笔迷楼

繁体版 简体版
笔迷楼 > 汴京如意小食店 > 第6章 州桥夜市、山药砂锅粥

第6章 州桥夜市、山药砂锅粥

似乎是因着天气的原因,一直等到收摊的时间,来买薄脆胡饼的客人都不多。

姜如意将布幌子收起来,又用青布仔细将篮子里的饼盖好,她同花二娘打过招呼,挎着竹篮子朝回方向走去。

小书坊外,静宛正焦急的在门口张望,见到姜如意回来,长长松了一口气,连忙迎上来。

“姜姐姐你终于回来了,娘子怕夜里要下雨,特意让我在门口等你。”

姜如意看着静宛冻红了的小脸,伸手朝她的胖圆脸蛋上捂了捂:“怎么也不找个避风的地方?有劳娘子惦记了。”

阿宛咧开嘴笑笑,自己摸一下冻红的圆脸,不怎么在意的揉了揉:“我一点都不冷。”

静宛和姜如意一起进了门,回身将门关上,等进到前厅里,就见慧娘子端着两碗姜汤过来。

“今日天寒,姜小娘子喝碗姜汤驱驱寒。”

姜如意接过碗,感激朝慧娘子笑笑:“多谢娘子。”

两人喝姜汤的工夫,慧娘子摸一下静宛冰凉的胖圆脸,忍不住责备:“怎得不穿件厚衣服就去了?”

静宛大大咧咧的笑道:“刚才光顾着等姜姐姐,忘记了。”

慧娘子见她这副粗枝大叶的样子,到底叹一口气:“你呀。”伸手点一下静宛的的额头,将她两只小胖手放在怀里捂着。

……

第二日清晨,姜如意早早的起床,端着一锅米粥去了慧娘子屋里。

这米粥是今早用梗米,加上红枣,红豆和山药,用砂锅小火慢慢熬煮出来的。

提前将红豆浸泡好,和洗好的粳米一起下锅。山药切成小块,上锅隔水蒸制。

红枣处理起来要稍麻烦些,等枣泡到胀大后先去核,然后再去枣皮。

因着枣的数量不多,姜如意拿了把小刀子,坐在厨房里面一点点刮,这样刮出来的枣又干净又细腻,一点枣皮都看不见。

等砂锅里的水滚了,她将去皮的红枣和蒸软的山药块放进粥里,然后就用小火慢慢熬着,耐心的在一旁等待。

等这一锅山药枣泥砂锅粥出炉,掀开盖子只觉得米香扑鼻,喝一口进嘴黏糊糊、甜滋滋的,在这清冷的早晨,实在是种难得的享受。

慧娘子坐在桌子旁边,喝着这做法细致的山药枣泥砂锅粥,吃着薄脆胡饼和一碟五香小咸菜,忍不住啧啧称赞。

“好讲究的粥,这样盛在砂锅里的粥,生平还是头一次喝到,尝着怎得格外的香浓粘稠?”

姜如意笑笑,指一指那砂锅,朝慧娘子说道:“砂锅相比于寻常锅子,内壁更加厚实,密闭性也更好,各种食材闷在里面,经过长时间的熬煮,滋味和香气自然更加香浓。”

“当然了,食材的搭配也很重要。”

姜如意调皮的笑笑:“若是食材搭配的不对,可就真是乱成一锅粥了。”

慧娘子被这形容逗笑了,仔细想想,却又觉得有道理。

慧娘子点点头:“原来如此,姜小娘子果然有巧思。”

紧接着又感叹:“自从姜小娘子来了之后,我和阿宛的胃口,都似被小娘子养刁了。”

慧娘子一边说着,一边又拿起勺子喝了一口,边喝边不住的赞叹,显然是真喜欢。

慧娘子将那一碗粥喝完,又吃了两个薄脆胡饼,这才终于停下,用手摸一下肚子。

她看一眼桌上那烤的香酥金黄的薄饼,笑容慈和的朝姜如意说道:“这段时日在大相国寺外卖饼,料想姜小娘子存下些银钱。但是依着我看,终究不是长久之计。”

姜如意听慧娘子这样说,十分赞同的点头:“娘子说的是。”

大相国寺并不是每日都开放交易,只是前段日子因着节气的缘故,所以才连续开放了几天。现如今,又恢复了每月五日开放。

况且自己每日往返大相国寺,又要拿东西、又要提前准备好吃食,路上耽误工夫不说,能卖的吃食也有限,十分不方便。

这几日,她正考虑去夜市上转转,看看能不能在夜市置办个摊子。

姜如意心里这样想着,就把想法细细说给慧娘子听。

慧娘子听着姜如意的打算,也觉得可行。

她想了想说道:“若说热闹,除了大相国寺,当属州桥夜市,况且距离也近些,姜小娘子若是想摆摊,不妨考虑一下。”

姜如意倒是没想到,慧娘子跟自己想到一块去了。

她笑着点点头:“这两日正要去看看呢,倒不想娘子先提出来了。”

慧娘子笑了起来:“我就知道,姜小娘子惯是聪慧有主意的。”

姜如意轻抿一下嘴角笑笑。

既然决定下来,也不再犹豫,等这日白天在大相国寺外卖完薄脆胡饼,到了傍晚,她朝州桥夜市的方向走去。

四周夜幕低垂,州桥夜市却灯火通明,热闹如白昼。热闹的街道上,卖干脯的,卖肉食的,卖各种甜品果子的应有尽有,关键价格也十分便宜。

姜如意看着那热闹摊子上面,摆着眼花缭乱的吃食,想了想,买了一份麻腐鸡皮,坐在摊子旁的长条凳上,慢慢低头吃起来。

麻腐并不是麻辣豆腐,而是以绿豆粉和芝麻为主料,口感软嫩形似豆腐而得名。鸡皮先用沸水煮过,然后再浸凉水冷却,这样吃起来口感才劲道。

将麻腐和鸡皮两种食材拌在一起,上面浇一勺芝麻酱,吃在嘴里又滑又劲道,滋味清爽,酱汁香浓,实在让人回味无穷。

若说缺点嘛……就是份量有点少,单吃一份吃不饱。

姜如意咂摸咂摸嘴,又朝周围的摊子上看了一眼,见大部分吃食的份量都不是很多,不少客人吃完一份,会再买一份别的。

姜如意坐在原处,看着人来人往的夜市,无声思索起来。

接下来几日,只要有空闲,姜如意就会来夜市上逛逛,偶尔也买份吃食,顺便了解一下价格。

经过连续几天的考察之后,姜如意终于决定了摆摊要卖的吃食。

……

清晨时分,肉铺里面传来一阵阵响亮的磨刀声。

肉铺老板将刀磨好,把案板上的羊肉斩大块,又依照不同部位摆好。正忙碌着,从铺子外面走进来位相貌端秀的小娘子。

肉铺老板见来了客人,连忙热情的上前招呼,介绍今日有新鲜的羊肉,又说哪些部位适合清炖,哪些适合炙烤。

不料,来的这位小娘子却摇摇头,双眼弯起个笑容问道:“请问可有豚肉卖?”

那肉铺老板愣了一下,纳闷的看一眼这小娘子,然后点点头,给她指了指右边的案板。

姜如意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,果然见到那里摆着大块的豚肉,许是卖的不如羊肉好的缘故,都随意摆放在一起,不过瞧着都十分新鲜。

姜如意朝摆豚肉的案板前走去,同时,心里也知道肉铺老板为何是这样的表情。

在本朝,豚肉虽然不似前朝那样低贱,但价格依然十分低廉,地位与羊肉不能相比。归根结底,还是因着烹饪方式,和处理不当的原因。

不过姜如意却喜欢吃。

一方面是豚肉的价格低,定价上就能便宜一些,另一方面是,处理好的豚肉肥瘦相宜、做法不一,每一种都非常美味,绝对不输给羊肉。

姜如意挑了一大块肥肉相间的五花肉,并一块前腿肉,又问老板能不能帮忙剁成馅。

左右这会儿没别的客人,肉铺老板点点头,瞧着姜如意买的多,还特意多送了一块。

姜如意见状道了一声谢,等肉铺老板剁馅的工夫,她对着外头的街道细细思索起来。

经过这几天在夜市的考察,她打算摆摊卖馄饨。

这几日在夜市上,她观察到,夜里出来买吃食的,除了上街游玩的游人之外,还有刚下值或者下学的人,而且人数还不少。

这个时节虽然已经入了夏,但是早上和晚上的温度仍然低。

过路行人或者刚下值下学的客人,在饥肠辘辘的时候,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馄饨,想必十分有生意。

等再过一个来月,天气热起来也不要紧。只要小摊子有了固定的客人,到时候,再研究增加其它吃食就是了。

姜如意从心里打定了主意,今日一早就来街上买豚肉。

因着还要熬汤和包馄饨,加上剁肉调馅,她一个人忙不过来,所以她特意绕开了外面的小摊子,选了这间大铺子,想着若是老板能给剁成馅最好。

瞧着肉铺老板熟练的将肉剁好,姜如意又问,若是她以后来买豚肉,能不能都帮忙剁成馅。

那肉铺老板十分厚道,点点头说可以,而且还不另收费。

姜如意没想到今日还有意外之喜,她朝肉铺老板道了声谢,然后接过剁好的肉馅,又从这条街上买了木耳、紫菜、虾皮并各种调料。

再然后,她拎着这大包小包,脚步轻快的朝书坊里走去。

中午简单的吃过饭,姜如意开始忙碌起来。

她将晚上要卖的馄饨料调好,皮子擀到厚薄适中,又把锅里的汤煮沸腾。

等到了傍晚时分,姜如意的小摊子就开张了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