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迷楼

繁体版 简体版
笔迷楼 > 继福晋 > 第19章 第 19 章

第19章 第 19 章

“王爷放心,臣妾一定好好打理这些铺子,不知道粮庄、牧场、果蔬园这些地方王爷有什么章程,若是王爷没有精力打理,臣妾愿意代劳。”

她绝不损公肥私,只损外头的肥府里的。

直郡王:“……”

“不同于铺子,这些地方在分到爷手里的时候都是正常运转的,是连人带地方一块分给爷的。”

不需要额外安排,擎等着收益便可以了。

“福晋还是先管好府里,安排好手头上的吧。”

小丫头片子,胃口和胆量一样大,还想一口吃成个胖子。

被拒绝了,淑娴也没觉得气馁,原就是本着能薅多少薅多少的原则,薅不到也没关系,日子还长,且还有十年呢。

“臣妾都听王爷的。”

福晋本就应该全听他的,而他近来也要听福晋的。

前日递交上去的请假折子,昨日傍晚他就已经收到了,皇阿玛批了,一个月的假不打折扣的批了。

既然已经走出了第一步,那就慢慢往下走好了。

“福晋下午有什么安排?”

既是婚假,自然是要陪福晋。

“臣妾预备下午盘账、清点库房,带大格格她们一起。”

既多几个帮手,也教教几个小姑娘,日后出嫁别被夫家和底下人糊弄了去。

“爷陪你们一道。”

甚好甚好,有王爷在,那就更方便了,万一查出什么,当场就能罚了。

夫妻俩回府的时候,说是下午,但太阳已经西斜,离下山也就是多半个时辰的事儿。

“请四位格格来正院,知会膳房,今日把王爷和四位格格的晚膳都送到正房来。

再去拿十把算盘。”

她和几个格格,再加上她身边的石榴、葡萄、小桃和山竹,总共十个人,十把算盘。

直郡王不置可否,静坐在一旁翻账本。

不多时,大格格领着妹妹们到了,面对账本和算盘,红着脸道:“嫡额娘,我们姐妹都不曾学过算盘。”

淑娴看了一眼王爷,才问道:“可曾学过算术?”

大格格摇头。

“那你们平日里都学什么?”

“回嫡额娘,我们学的是《女训》、满语、蒙语、刺绣和礼仪。”

倒也都是实用的课程,还很多,淑娴想了想,这里面还真不好去掉哪一门,倒是应该再加两门——算术和体育。

但几位格格并不需要应试,也不需要学习多复杂的数学公式,会加减乘除即可。

至于体育课,诚如王爷所说,就是带着格格们玩乐罢了,边玩边锻炼身体。

“算盘不难学,不如……不如让王爷来教你们,正好有现成的‘教材’,王爷边算边教。”

直郡王正翻着账册,闻言抬头望过去,福晋的语气和表情都太过理直气壮,理直气壮的给他这个王爷派活,四个女儿也都‘眼巴巴’的看着他。

那便教吧。

“都取一把算盘过来。”

直郡王是头一次做先生,还是一口气教四个,教四个没有算数基础的学生。

整个人很快从心平气和过渡到恨铁不成钢。

“七颗珠子再加上六颗,从头开始数也是十三颗,怎么会是九颗呢……算盘珠子数不明白就不用它了,用手指头数。”

“没关系,你们刚开始学,一两遍学不会是正常的,阿玛没生气,四格格不哭。”

“二格格你还有一根手指呢,十根手指头都数不明白吗。”

……

淑娴在屋子的另一侧,一只手翻着账册,一只手‘啪啦啪啦’的打着算盘,一双耳朵也没闲着,半点热闹都没漏听。

中午在外面,她还震惊于皇家的富有,光王爷一个人就分了几万亩的地出来,不敢想象皇帝和太子的私产得丰厚成什么样。

也难怪历朝历代都有夺嫡之争,寻常人家,几间房屋几亩地都要争一争,巨富之家争家产的时候甚至连命都能算计上,皇家挣的可不只是巨大的财富,还有滔天的权利。

想想便只觉身在波云诡谲之中,公婆丈夫叔伯妯娌都是人均八百个心眼子的权贵,而她宛如一只鸡混进的鹤群里,半点优势都没有。

但此时此刻,看着直郡王隐隐的暴躁,像后世所有辅导孩子的家长一样,甚至脾气还要稍微好点,至少在拼命克制了,不像她上辈子楼上的邻居,半夜十二点,大人吼小孩哭,生生把她从梦里吵醒了,从此对辅导小孩这事儿越发的有心理阴影了。

此刻的王爷看起来格外接地气,温柔的大格格也终于更像是个十岁的小孩子了。

天色渐渐暗了下来,屋里掌了灯,晚膳也已经摆在了偏厅里。

“走,都用膳去。”直郡王心力交瘁的道。

做半个时辰的先生,比骑一天的马赶路都累。

“学算术不是一日之功,阿玛会为你们选个专门的先生。”

大格格偷偷松了口气,还好阿玛不打算继续教她们了,刚刚才教了小半个时辰,便已经把四妹妹吓哭两回了,阿玛再多教一会儿,她估摸着二妹妹也要掉小珍珠了。

“谢阿玛。”大格格起身边行半蹲礼边道,准备落座时,又忍不住补充了一句,“三妹妹和四妹妹年纪都还小,阿玛选先生的时候可否选一位脾气好的先生?”

直郡王此时最想做的是指派福晋做四个女儿的先生,让她也尝一尝为人师的滋味,只是他的脾气不好,福晋的脾气也未见得就好,别到时候凶了四个孩子,两边日后不好相处。

“放心吧,先生不敢对你们无礼。”

敢凶他女儿,怕是想挨板子。

王府厨子的手艺实在不错,食材更‘刑’,两辈子了,淑娴还是头一次吃熊掌,滋味倒没比猪牛羊更出色,只是这种规格的饮食,再想想接着交到她手上的五处铺子……

老板给的太多,她这个打工人虽还不至于生出‘士为知己者死’的心思,但也想着能对得起这份高福利。

“几位格格身边可有伴读?”

大格格摇头。

从前她们随阿玛住在宫中的阿哥所里,平日里学习也是在阿哥所,由身边的保姆嬷嬷轮流教授,并不像叔叔们一样在上书房读书,有专门的先生和伴读。

不只是她们,住在公主所的姑姑们也都没有伴读。

“没有伴读正好,格格们不妨从身边选几个能信任的宫女和你们一起进学。

对先生来说,教一个是,教两个也是教,并无太大区别。

对格格们来说,身边人多学点东西,将来也能帮上格格。

而选中的宫女,也可以学到一技之长。

也不只是算术,格格们身边不只有一个宫女,将来被封为郡主,身边还会有更多的人,算术、医术、绣法、马术……她们若是能学会其中一样甚至几样,无论是对自己,还是对格格都好。”

这想法并不新奇,直郡王身边的哈哈珠子也好,太监也好,都是这么过来的。

也不只是他,皇子身边的人皆是如此,上书房里先生授课的时候,哈哈珠子本就是伴读,而随侍的太监除了伺候笔墨,也会在一侧旁听先生讲课,骑术更是最基本的要求。

正如福晋所说,好处是显而易见的,直郡王没理由反对,相反,他开始觉得教养女儿之事没必要从众。

先福晋在时,养女儿是仿照着宫廷养公主养的。

但宫中对公主的教养也分两个阶段。

在他少时,宫里面孩子少,无论是皇子还是皇女都金贵,前面几个妹妹都如皇子一般教养,学骑射,也学经史。

后来,皇阿玛的儿女越来越多,不出彩的皇子都不受重视,更别提公主了。

再加上整个八旗对女子的教养都越来越汉化,对从前皇女宗女跋扈的议论和不满越来越多。

公主所那边也就没了教经史的先生和教骑射的谙达,教的是柔弱恭顺。

‘柔弱恭顺’,直郡王在心里细品着这四个字,柔弱为美,恭顺为德,此为古人言,放之天下皆准。

但他的女儿将来要对着郡马恭顺吗,他的女儿不柔弱就不美吗,便是不美,也由不得旁人挑剔指摘。

张家不过是汉军旗中等人家,教养女儿都没那么严苛,让张氏像一只刚从山林里跑出来的虎崽子一样,小心谨慎全是浮于表面的,实则胆大且不驯。

若非……他肯定会好好治治张氏这毛病,让张氏刻记这世间的礼法规矩。

他连张氏的不驯都容得下,如何容不下自己女儿不那么恭顺柔美呢。

“你们觉得呢?”直郡王问几个女儿。

大格格有些犹豫,嫡额娘说的在理,待她们姐妹之心赤诚,可是学习算术也就罢了,医术也能说得过去,嫡额娘为何还提到了马术,女子当贞静。

二格格飞快的点了点头,学学学,她恨不得天下人都学,都尝尝她吃过的苦。

三格格看了看两个姐姐和四妹妹,才道:“女儿以为嫡额娘说的在理。”

“女儿也是这么想的。”大格格终于下定决心。

四格格懵懵懂懂,跟着点头。

“那好,选哪些人跟着旁听什么课,都由你们自己做主,阿玛给你们多请几位先生,除了从前那些课程和算术外,经史也要学,日后便把松梅居作为你们姐妹读书之所。”

松梅居不在后院,而在前院,在这里读书,先生往来授课更为方便。

“每日上午读书,下午来你们嫡额娘这里,学习管家经营之道。”

他昨日派人查过了,福晋管家的能耐尚未可知,但经营之道还是小有成就的。

张家的香饮铺便出自福晋之手,据闻在京城都供不应求,可惜店面太少,面积太小,规模不大,不然未必不是一笔日进斗金的买卖。

淑娴没意见,格格们下午过来总好过上午来,春夏秋这三季也就罢了,冬天不到日上三竿,她总是起不来的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