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帝发话,气出丹田深沉有力,“传人上殿。”
一深一浅的脚步声从殿外传来,两侧官员齐齐向后看,几十双眼睛聚焦在一处。
来人步履缓慢,看起来三十多岁,右脚有些跛,身形瘦削,身上衣着虽然破旧,但很是整洁,在紫宸殿中间下跪行礼,“陛下万安。”
“起来,把你和朕说的话,在朝臣面前说一遍。”
那人颤颤巍巍站起身来,御前讲话怕的不行,“草民麻二……是个木工,有幸参与太庙的建造和修缮,那日骤起天火……烧了太庙,草民吓得不行……次日上值,庙宇坍塌大半,探查太庙正殿屋顶时,发现屋顶有鸡蛋大的缺口,深约一尺。”
原本站得笔直朝臣开始小范围的波动,不安分的左顾右盼,交换眼色。
每年都有起火事情发生,这事情可大可小,烧毁几间民房和烧毁太庙肯定是不同,若此事属实,故意烧毁太庙该是抄家灭族的大罪!
麻二抬眸向两旁瞥了一眼,见盯着他的人太多,胆怯的收回视线,“草民想去深入探查,陈侍郎刚巧路过,呵斥草民,不要靠近。”
工部侍郎陈豫是皇后的亲弟弟,他立刻举着笏板出列,开口辩解:“陛下,臣是怕他手下没轻没重,损坏现场,不易于探查起火原因。”
“那起火原因查出来了吗?”明帝声音威严,像是有一种无形的压力。
“臣……臣还没。”陈豫这话听起来很没底气。
麻二抖的更厉害了,膝盖一软就跪下去了,明帝没理会陈豫,“麻二你起来,继续说。”
麻二尝试起身两次,未成功,“草民跪着说吧。”
明帝旁边的大太监看到他的眼色,“准。”
麻二继续说道:“我……草民当时只觉得奇怪,并没有深究,直到几日前,草民因为研究房屋榫桙结构入迷,下值晚了些,见有一伙蒙面人,神神秘秘的抬着约七尺的铁棍从后门出去。”
“那铁棍通体焦黑,和那天火烧过的屋檐一般,截面宛如鸡蛋大小,刚好和屋顶缺口相补,铁棍放置于屋顶,暴雨来时,便将雷电聚集,可以达到引雷效果,由此引来天火。”
“陛下,草民斗胆猜想,这天火不是天灾而是人祸啊!”
麻二这话说的用力,情感充沛,像是烧的自己宗庙一般。
明帝发问:“运铁棍那伙人你可认识?”
麻二回话,“那伙人都黑衣蒙面,看不清面容,为首一人中等身材,高约六尺,声音有些哑,右耳上侧缺了一块。”
此话一出,朝臣波动的幅度变大,小声交谈,“这不是……”
熟悉陈豫的人都知道,他身边有个哑嗓右耳残缺的小厮名唤安吉,是他心腹中的心腹。
御史大夫陆让出列,“此人身形样貌与陈侍郎家是小厮一致,臣请陛下捉拿此人;家仆向来只听主子,料想此事定与陈侍郎有关,臣再请捉拿陈侍郎,以查明真相。”
陈豫“扑通”一声跪下,语气急迫,“陛下,臣没有做过,这是污蔑!”
“臣的小厮跟随臣多年,见过他的人不计其数,”他不顾为官的威严,向前爬了几步,指向麻二,“许是这厮受人指使,故意陷害我!”
陈豫当朝呵斥麻二,“诬蔑朝廷命官,你该当何罪!”
“我有证据!我有证据!”麻二赶紧辩解,“草民见不对偷偷跟了上去,太庙正殿的屋顶被他们运出去藏在了南面,引雷的铁棍被卖到了西市张家铁匠铺。”
“人证物证具在,岂容你狡辩。”
十二串珠帘后的明帝神威难测,陈豫还想再说些什么,但明帝没有理会,“来人,脱去他的官服,押入大理寺听候发落。”
正捏着笏板想要出列替他说话的朝臣,半步不敢挪,屏住呼吸。
上次司天监监正说天火神罚,劝说明帝下罪己诏,他若同意,便是撕下这皇家颜面。
一切都说得通了,司天监监正与陈家结有姻亲,监正和陈豫背后密谋,以铁棍插入房顶引来天火,朝堂上监正和燕王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,将修缮太庙的功劳落在燕王身上。
若是成功,明帝下罪己诏后,势必觉得颜面全无,朝堂不信,万民不服,群臣趁机上奏请立储君,燕王身为嫡子,便顺理成章的成为太子。
倒是好计谋。
金吾卫进殿,左右两人架着他的肩膀拖了出去,他挣扎不肯,两只鞋都留在了大殿上。
大理寺卿蒋道开始头疼,这人一入大理寺,各方势力就开始运作,涉及权贵的案子就是不好查,一个不小心就成为权利倾轧的先锋刀。
陈豫是皇后亲弟,皇后与燕王定会出手,这边抓紧时间捞人,贵妃与齐王哪会放过这次机会,他们想除掉不只是区区陈豫。
“蒋卿,这个案子交给你。”明帝视线落在几个皇子身上,逡巡一圈,“着命裕王协助查案,限期十日,务必查个水落石出。”
绛雪阁内,江容吃着厨房里刚蒸好的桂花糕,喝着东市买来的香饮子,悠闲自得。
静和县主递了帖子来,邀请她去明礼堂。
明礼堂是静和县主创办的女子学堂,初建时她也投了些钱。
在这里,所有渴望读书的女子都可以学习。
静和县主自小便与长安贵女不同,旁人在谈论衣服裁剪款式、发型发饰、珠钗步摇的时候,她已经外出游历山川,到过南岭,去过西域,见过大漠的苍凉,见过江南的富庶。
明帝为皇子的时候,并不是先帝最看中的,平阳长公主身为先帝最受宠的女儿,暗地里帮了他不少忙,扶持他登上皇位,所以明帝对于平阳长公主的独女静和县主,多了几分宽容和优待。
起初静和县主要开办明礼堂时,受到了多方阻止,连带他父亲礼部尚书都被御史台参了个治家不严。
后来静和县主上朝博弈,与众大臣激烈舌战,明帝被她说服,便准了她的请求。
静和县主双十年华,尚未成婚,在长安贵女中,独树一帜。
只因她办理明礼堂颇见成效,得明帝特赐,可不受约束,婚嫁自由。
江容曾问过静和,“长安男子万万千,就没一个能入得了眼?”
静和回答的很潇洒,“长安锦绣堆里的郎君,才学不足,纨绔有余,虽万千人,无我心之所向,亦若无矣。”
“……”
听说左相府相看一事,静和县主止不住的笑意,“濯雪,你有没有想过,喜欢怎样的郎君?”
江容黑眸沉着,沉思片刻,“我肯定喜欢俊朗郎君,宸宁之貌,性格温和,颇有才学,最最最重要的是要善良正直。”
最后这一条,就是为了将萧显卡出去。
善良正直。
与萧显毫不搭边。
但是江容没由头想起,前世长宁三十二年,她嫁入裕王府的第一年。
春五月,一人衣着褴褛不识字,跪在裕王府门前,以为三个字是大理寺,手捧一封血书,所言字字泣血。
此人姓褚,家中行二,有一兄一妹。
父亲早年被征调劳役修建洛阳行宫,不幸被巨木所伤,不治身亡,母亲拉扯三人长大,教得兄妹识文断字。
只他不爱学习,未识得字。
褚家小娘子今年方才及笄,没等媒人登门,就被当地豪族周家七郎君看上,派人上门想要纳她为妾。
褚家自是不允,虽家贫,但也是良籍出身,断不会与人做妾。
吃了闭门羹,周七郎颜面挂不住,起了坏心思,趁着褚小娘子出门,将其掳走,强占其清白。
事后构陷褚娘子蓄意勾引,当地县官知晓周家势大,便胡乱判了案子,以强/奸罪判罚褚娘子脊杖二十,徒刑两年,另外对于陈家所述,犯案过程中撕毁的锦袍一件,要照价赔偿一百贯。
当时褚小娘子不知已有身孕,脊杖二十后,流血不止,不久不治身亡。
褚母气不过上门,和褚家大郎一起去周家讨公道,言语争辩后,褚母被周七郎一刀捅在胸前,血涌如注,当场身亡。
褚大郎去州府告官,反被污蔑杀母谋财,犯十恶罪,被判斩监候,只待大理寺复核,便要斩首。
他不识字,血书是他割血求同乡帮忙写的,因担心途中被劫,一直贴身藏着。
萧显出门时,裕王府外围了一大群人。
褚二见有人出来越发卖力喊冤,围观者都瞧出了问题,好心的人上前提醒,“这里不是大理寺,你找错地方了。”
他一愣,布满苦难的眸子望向站在石阶上的萧显,他磕了三个响头,像是在对命运做最后的挣扎。
萧显拾阶而下,双手将他扶起,从他手里接过血书,待他看完上面所述,面色凝重,“这书上所言可句句为真?”
褚二浑身颤栗,长久颠沛流离的身体骨瘦如柴,他身上脏兮兮的,但这封血书他保存的极好,没有半点污泥。
他哽咽的说不出话,只用力的点点头。
“好,这状纸我接了。”他带人直接去了大理寺。
那时的他满腔正义,背影坚定,围观的群众见状,山呼裕王千岁。
证据充足,案由很简单,萧显介入后,很快就查了个水落石出,还褚家清白,周七郎谋杀故意,奸/□□女,被判斩监后,褚家大郎也被放回家中。
时下裕王被百姓大赞,善良正直。
许是这时,他已经为夺位造势了。